📖 《易經科學講 超相對論》章節重點公式整理
卷一 易方陣形學(第 1–45 節)
核心思想:用「河圖、洛書、卦象」建構數列與方陣,進一步引出數理統計與量子公式。
第 9–12 節 易方陣與卍符號
-
易方陣公式:
(方陣階度與總數關係)
-
交錯線跡:對應卐/卍旋轉,作者認為是物理場對稱的圖像。
第 13–15 節 河圖之統計力學
-
將河圖數字分布對應於「統計配分函數」:
-
引出普朗克能量公式:
第 16–18 節 球面排列與 π
-
用河圖數列導出圓周率:
第 20–26 節 向量與狄拉克 q 數
-
建立「卦象 → 向量」對應:
-
狄拉克 q 數:與算符(operator)對應,強調卦數與算符交換性。
第 44–45 節 薛定諤電子方程式
-
最終引出波動方程:
卷二 超相對論原理(第 46–80 節)
核心思想:把「卐/卍」與五行、卦序,對應於空間、時間、電磁場,再推廣到相對論與量子力學。
第 53–56 節 波動力學
-
物質波公式:
-
導出能量與動量的波動關係。
第 57–61 節 電磁場與空間時間
-
麥克斯韋方程組:
第 62–67 節 相對論五行大義
-
愛因斯坦質能關係:
-
洛倫茲變換:
第 68–70 節 電子半量子數
-
角動量量子化:
-
對應卦象「少陰少陽」的半階數。
第 75–80 節 三定理與哈生保公式
-
「超相對論三定理」:
-
光速不變
-
能量守恆
-
卦數對稱
-
-
哈生保新量子論:
卷三 五度時間線(第 81–120 節)
核心思想:從相對論時空延伸「第五度 → 太極線」,結合哲學與物理。
第 81–83 節 卍化圖與狹義相對論
-
狹義相對論速度合成:
第 84–87 節 物質波與五度時間
-
物質波關係:
-
提出「五度時間線」:把時間視為多維坐標。
第 88–92 節 經典物理與量子結合
-
費馬最短路徑原理:
-
波耳量子條件:
第 93–99 節 超相對論動力學
-
拉格朗日方程:
-
哈密頓方程:
第 100–110 節 太極曲線與電子
-
將太極曲線視為電子軌道的圖像模型。
第 111–120 節 太極與宇宙本相
-
哲學性討論,無明確公式,但把「太極曲線」看作「宇宙本體」。
📌 總結
-
數理基礎:大量援引數學(向量分析、拉普拉斯方程、π、群論)
-
物理核心:主要套用 量子力學公式(普朗克、薛定諤、不確定性) 與 相對論公式(洛倫茲變換、E=mc²)
-
易學對應:用卦數、河圖、卍符號,視作物理場對稱與量子數。
-
超相對論:試圖在四維時空外,加入「第五度 → 太極」作為宇宙統一理論的基礎。
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d/d1/SSID-11321647_%E6%98%93%E7%B6%93%E7%A7%91%E5%AD%B8%E8%AC%9B_%E8%B6%85%E7%9B%B8%E5%B0%8D%E8%AB%96.pdf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